“闽红工夫”原产于闽北、闽东北区域,作为红茶的一种,分为“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三大工夫。三者都在十九世纪中叶前后初创,是在中国名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福建特产,在制作、销售的历史中有着长期的风靡和辉煌。白琳工夫以主产地福鼎白琳命名。形秀有峰、金黄毫显。观其形,细长弯曲色泽黄黑。闻其味,清气鲜纯毫香沁心,汤色明亮,醇和甜美。
白琳工夫迄今约有150多年历史。《茶叶通史》中载“咸丰年间,福建政和有一百多家制茶厂,雇佣工人多至千计;同治年间……出茶多至万余箱,十九世纪中叶最高年产量达一万多担。”如此的盛况带来的利润颇丰,以至于白琳能商人建起讲究的大院“翠郊古民居”,清朝政府特别在坦洋产区设立了茶税局。
白琳工夫茶清代至民国之前为发端兴盛期。据相关资料记载,清光绪年间,福鼎出境红茶2万箱,每箱50市斤,远销上海等地。民国初期,茶业由盛转衰,年产值不到百万元。民国中期至解放前是由衰转盛时期,福鼎工夫茶主产区白琳、点头等地茶业十分兴旺,茶商贸易繁荣,茶栈茶馆林立。茶商向洋行或大茶行承包精品工夫茶在指定港口、码头交货,再由洋行、茶行外销港澳及欧美各国。在白琳本地,已经出现不少资本雄厚的茶馆,摆脱外地茶行、洋行的控制,将工夫红茶水运至营口,转运满州里销往苏联。解放后至六七十年代是工夫红茶兴盛式微期。五十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国外对红茶需求下降,又进入了低谷区。
近几年,随着中国红茶市场的觉醒。“白琳工夫”进入了复兴时期。得益于白琳云缭雾绕的生态环境,生产加工历史悠久,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且生产加工技术日趋成熟。再凭借现代机器生产技术,产量大大提高。假以时日,滨海大道的建成,还将白琳至福鼎城区的距离大大缩小至9公里,白琳茶业发展如虎添翼。条件绝佳,瞄准好时机的白琳茶业整装待发,迎头而上。白茶、绿茶、白琳工夫红茶、乌龙茶、花茶及手工制作茶等多元化品种结构日趋成熟,茶产业增产增效步履从容,势头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