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相对于今天来看,从前开门七件事占去了人们相当的时间,久而久之渐成中国的民俗谚语。那么开门七件事的说法从何而来?
明朝浙江余姚有位王德章先生,曾口占一诗曰:“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我也一些忧不得,且锄明月种梅花。”这就是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得“开门七件事”。看来,“开门七件事”的说法,至迟在宋朝,已经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中,当时的说法是:“早晨起来七般事,油盐酱豉姜椒茶”,或“柴米油盐酱醋茶”。
对于当时的人来说,除了柴米以外,开门七件事却是新鲜的事物。就醋来说,在宋以前仍然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须品;酱也是在宋朝才明确指出是酱油;油也只限于芝麻、紫苏属和大麻榨成的油,至于茶在唐朝和北宋期间依然属于奢侈品,寻常百姓能有一碗粗茶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随着南宋时期商业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加之中国古代文人歌吟很多都以开门七件事为题,柴米油盐酱醋茶才不断的普及开来。
宋人杜小山的《寒夜》诗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清茶一杯,透着浓浓的人情。好友在一起饮茶聊天,自是赏心乐事,而品茶、做诗,甚至对对子,更是盛情难忘。大书法家颜真卿曾与几位好友在如水的月光下,一边饮茶,一边联句。从中也可以看出,茶在宋人的生活社交中,已经占有了重要的地位。
发展至明朝“开门七件事”的叫法及内容,终于定型,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并沿袭至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开门七件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柴被煤气、天然气等所取代,米和油盐酱醋依然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茶则发展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中国文化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