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达摩祖师无意间割下丢在地上的双眼皮长成茶树,当茶树的绿叶掉落在锅里被煮成开水,当这杯开水被达摩祖师饮下,当达摩祖师发现坐禅时喝茶的益处,坐禅饮茶,应运而生。
佛学认为“禅者,梵语‘禅那’,旧译‘弃恶,功德丛林,思维修’三种,今译‘静虑’,禅那之体,为寂静而俱审虑之用,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妙用,故曰‘禅那’,心体寂静也。”僧人坐禅的时候讲究“静坐”,放空身体,心无杂念;参悟的时候讲究“静虑”,从“本来无一物”中观察、思考“世间万物”;修行的时候讲究“静修”,在不受外界影响的同时保持明理、通达、智慧之心。因而,所谓禅者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着一种“静”的境界。
而饮茶和修禅一样,亦是在追求“静”的境界。茶道讲究“和敬清寂”,在品茶的同时保持清静的心境,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到自然的“大我”中去,以寻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不仅如此,在饮茶的环境上,中国历来追求“静”。明代唐寅的《事茗图》中青山环抱,林木苍翠,溪流潺潺,古树参天,茅屋数间。茅屋里一人正聚精会神倚案读书,书案一头摆着茶壶、茶盏诸多茶具,靠墙处书画满架。边舍内一童子正在煽火烹茶,舍外右方,小溪上横卧板桥,一人缓步策杖来访,身后一书童抱琴相随。而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则描绘的是他和友人在茶亭井边席地而坐煮茶吟诗的情景。画中文征明展卷颂诗,友人在聆听;古松下一茶童备茶,茶灶正煮井水,茶几上放著各种茶具。可见,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饮茶时历来都喜欢在静的场所。
因此,我们说禅和茶所追求的都是一种“静”的境界。唯一不同的是,佛家弟子在俗世之外而寻静,红尘中的俗家弟子在茶道中静心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