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茶马古道的人往往会听说过这么一个词“茶马古道六君子”。那么,这“茶马古道六君子”是指哪些人呢?他们和茶马古道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从茶马古道的发现说起。
和众多的历史文明一样,茶马古道在其逐渐被荒废后亦被时间的尘埃所掩埋,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就在茶马古道即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时,1987年7月云南大学的年轻教师木霁弘和他的大学同学徐涌涛一起到金沙江边考察方言时,从他们和当地人的聊天中觅到了茶马古道的踪迹。当地人告诉木霁弘他们,他曾经沿着一条小道从塔城赶马出发,经过维西、德钦、西藏,最后到达印度。木霁弘等人在感到惊讶之余也对当地人的说法感到怀疑。这么一条不起眼的小道,怎么可能通往印度呢?后来,在塔村所见到的历史遗迹让他们改变了想法。
在塔村,木霁弘等人看到了南诏和唐朝军队打败吐蕃后留下的纪念战争胜利的标志——铁桥熔化后铸成的铁柱。就是这个铁柱,让他们产生了疑问:在吐蕃和南诏的这场大战中,那些参战士兵是如何到达塔村的呢?是不是真存在这样一条神秘的古老通道呢?
与此同时,木霁弘想到了传说中的“南方丝绸之路”。当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时偶然得知汉域版图中的云南及四川同印度、波斯有着商贸往来,他所知道的这条蜀毒道(云南、四川通往印度的古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一些学者称作“南方丝绸之路”。但是,木霁弘和徐涌涛认为,这条蜀毒道运送的主要货物应该不是丝绸,因为云南、四川等地不是丝绸的主要产地。在一次采访中,木霁弘从当地一个叫松秀清的老人那了解到中甸还流传着茶会的古老习俗。他不禁豁然开朗,这蜀毒道难道运送的是茶叶?
为了印证这个猜想,木霁弘、陈保亚、徐涌涛、王晓松、李林、李旭六人打算从云南中甸北上到西藏昌都,再向东横穿横断山到四川康定,最后回到中甸。他们要看看这条猜测中的通往印度的小道是否真的存在。于是,1990年7月,木霁弘等六人拿着从中甸县志办申请来的6000元经费,带着一队马帮,牵着猎狗,走上了充满艰险的印证之路。
在经过3个多月的考查,步行了2000多公里,翻越几十座4700米以上的大雪山,跨越金沙江、怒江等惊险的河流后。木霁弘等六人收集了近百万字的资料,拍下了3000多张纪实照片,录下了上百盘民间故事和音乐磁带,采集了上千个实物标本。
从他们收集的资料中,他们证实了这条从四川、云南通往印度的小道的存在,也确定了这条小道的主要作用是以马作交通工具来运输茶叶。据此,他们为这条小道取名为“茶马古道”。
这就是茶马古道这个名字的由来,而后人为了纪念他们的伟大贡献则称他们为“茶马古道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