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瓷画家 李小聪:过分配套的茶具是低俗商品 理应与茶人无缘
作为一个“茶人”,我认为,那种使用同一种材质、装饰着同一种花纹、过于配套的茶具是最大众化的商品,与艺术无关,与茶人无缘。我欣赏的茶具不妨如此混搭:茶壶是紫砂,茶杯是哥瓷、钧瓷、景德镇瓷,这样才有把玩的情趣。
茶具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制茶技术、饮茶方式、泡茶法的不同而演变。中国茶从古至今,大概经历了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以壶泡茶之前,茶叶被制成茶团、茶饼,饮茶时需要将茶饼碾成茶末,饮时会连着茶末一起吃。到了明代,盛行壶泡法,茶具也随之产生了不同的器皿。
在茶具的用料上,自古以来就是一部分瓷,一部分陶。使用紫砂之前,铁器、铜器、玉器等都曾用于制作茶具,但唐宋以来的茶具主要是陶瓷。茶壶古代用得少,煮茶时煮水的器具是鼎、镬,便于观察水沸的程度,瓷在茶具中的使用,比较多的是用于茶盏(茶杯)、茶托。比如,唐代陆羽《茶经》中对于茶盏的用料,就推崇越州青瓷,“青则益茶”,认为青瓷可使茶汤呈绿色,显得漂亮。但茶具的材料除了对茶汤颜色的影响,还要不损茶质、茶味、茶香,这一方面紫砂壶做得最好。
瓷壶做工精美、易于清洁,不同品种的茶可以共用一壶,然而瓷壶如玉,不能养壶,这是茶人觉得它没情趣的地方;而紫砂的茶垢不易清洗,吸香吸味,一个紫砂壶只认定一种茶,尤其是陈茶和新茶不能混泡,因为陈茶有老味,新茶重其新鲜娇嫩,所以好茶之人都是一壶一茶。从入手一件紫砂茶具,每天泡茶、把玩、摩挲,茶壶光泽逐渐起变化,显露出温润的“旧气”,这就是紫砂壶的包浆,它记录着一把壶的历史,映照着茶人的情趣、心境。
不过如今各人有各人的审美,比如说到品茶观色,也要看各人的角度和心境:你可以用玻璃杯,全方位地去品味观色;而我用紫砂杯,从杯底观色亦不妨碍。
在商业社会里,茶具材质可以百花齐放,但我觉得,凡是泛滥的东西都是不对的。从审美的角度看,我本身是潮州人,从小看到的茶具都是家里的老人在这边淘一个那边淘一个,“东拼西凑”,比如壶用的是朱泥孟臣壶,杯用景德镇的若琛杯,托用哥瓷、钧瓷,这样混搭而成一套茶具,有个人的审美。就好比买衣服,如果从上衣、裤子,到帽子、鞋子、袜子都用一块布,一样的材料、一样的花纹,有味道吗?还是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配搭更合心意吧。太过配套的茶具,从杯到壶,同一种花纹图案、同一种瓷质,只能说是最普通的商品,与艺术无关,与茶文化无关。这样的茶具虽然很受大众的欢迎,但与茶人无缘。真正的茶人收藏和把玩的茶具,不希望和别人雷同,那种坐在一个大茶盘前摆出一整套茶具的举动,很土豪,但其实也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