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茶史研究
在中国茶文化研究中,中国茶史研究起步最早,目前已成为中国茶文化研究中的热门。
茶史研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果是陈椽《茶业通史》(农业出版社,1984年)。《茶业通史》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通史著作,书中对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作了全面论述,是一部体大思精之着,是构建茶史学科的奠基之着。其后,陈椽又着《中国茶叶外销史》(台北:碧山岩出版社,1993年),对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历史作了深入研究。
庄晚芳的《中国茶史散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年)从茶的发展史、饮用史等来论证茶的发源地,并着重论述了茶的栽制技术的演变以及茶叶科学研究的进展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朱自振的《茶史初探》(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论述了茶之纪原、茶文化的摇篮、秦汉和六朝茶业、称兴称盛的唐代茶业、宋元茶业的发展和变革、我国传统茶业的由盛转衰、清末民初我国茶叶科学技术的向近代转化、抗战前后我国茶叶科技的艰难发展,为茶史学科建设作了重要贡献。
关剑平的《茶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选择中国茶史研究薄弱的时期——魏晋南北朝迄初唐时期入手,从文化史角度阐明当时饮茶习俗的发展状况以及饮茶习俗形成的社会文化基础,特别是饮茶习俗产生的原因、茶文化在中国酝酿的过程,对汉魏六朝茶史作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陈文华的《长江流域茶文化》,“按本书的实际内容应该取名为《长江流域茶文化史》”;[1]滕军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史》(北京: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对中国茶文化向日本的传播历程作了细致的研究。
夏涛主编的《中华茶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的上下五千年的中华茶史,对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现代各个时期的中华茶叶科技、茶叶经贸、茶文化和茶的传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郭孟良的《中国茶史》(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茶史读本。
中华茶人联谊会编辑的《中国茶叶五千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是第一部编年体的中国茶史著作,对近现代茶界大事记载尤详;沈汉、朱自振的《中国茶酒文化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其中上篇是由朱自振撰写的《中国茶文化史》,这是第一部中国茶文化史;余悦的《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茶文化史著作;陶德臣等的《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年)论述中国茶叶商品经济发展的历程。
断代茶史或专门史著作有梁子的《中国唐宋茶道》(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沈冬梅《宋代茶文化》(台北:学海出版社,1999年),丁文的《大唐茶文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孙洪升《唐宋茶业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刘淼《明代茶业经济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等。还有少量地方茶史著作如贾大泉和陈一石着《四川茶业史》(巴蜀书社,1989年)、阮浩耕主编《浙江省茶叶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谢文柏着《顾渚山志》(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年)等。王旭烽的《茶者圣——吴觉农传》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则是第一部关于当代茶人的传记。一些综合性茶着,如《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文化大辞典》中也涉及到中国茶史的内容。
此外,各种杂志上还发表了一批关于中国茶史的研究论文。
关于茶叶科技史研究,有陈文怀《茶树起源与原产地》(《茶业通报》,1981年第3期)、王潮生《古代茶树栽培技术初探》(《农业考古》,1983年第2期)、史念书(朱自振)《略论我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农业考古》,1984年第2期)和《我国古代茶树栽培史略》(《茶业通报》,1986年第3期)、陈以义《绿乌龙、红乌龙和青乌龙的发展史》(《古今农业》,1987年第1期)、程启坤和姚国坤《论唐代茶区与名茶》(《农业考古》,1995年第2期)、舒耕《中国茶叶科学技术史大事纪要》(《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第4期,1998年第2期、第4期)、王赛时《略论唐代的茶叶产地与制作》(《古今农业》,2000年第1期)。
关于茶叶经济史研究,有唐耕耦和张秉伦《唐代茶业》(《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张泽咸《汉唐时期的茶叶》(《文史》第11辑,中华书局,1981年)、王洪军《唐代的茶叶生产》(《齐鲁学刊》,1987年第6期)和《唐代的茶叶产量贸易税收与榷茶》(《齐鲁学刊》,1989年第2 期)、方健《唐宋茶产地和产量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2期),吕维新《唐代贡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农业考古》,1995年第2期)、《宋代的茶马贸易》(《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辽、西夏、金时期茶叶贸易史略》(《农业考古》,2000年第4期),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中国农史》,1996年第2期)、《中国古代茶叶商品化程度的发展状况》(《农业考古》,1999年第2期)、《中国古代的茶商和茶叶商帮》(《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近代中国茶农的经营状况(1840-1917)》(《中国农史》,2003年第1期)、《宋代茶商集团势力的发展》(《农业考古》,2004年第4期),林文勋《唐宋茶叶生产发展原因补充》(《中国农史》,2000年第1期)、孙洪升《明清时期的茶叶生产形态探析》(《中国农史》,2001年第4期)、刘淼《战前祁门红茶的海外销售和市场价格分析》(《中国农史》,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