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您所在的位置: 3158茶叶网 > 文化 > 茶叶常识 > 历史文化 > 天尊御茶的历史文化

天尊御茶的历史文化

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初春,宗室画家赵伯驹给余杭径山寺画了百幅身罗汉像,在余杭的径山寺住了半年多,成了寺里和尚与帮工们最尊敬的客人。帮工中有个来自桐庐魏丰村的厨师,人称大鼻子师傅,四十多岁,生得身高马大,紫红脸庞,笑起来双眼眯成一条缝,鼻子肥大透亮,故有此诨号。他心地善良,生性憨厚,做事勤恳,从不与人计较长短得失,烧得一手素食,也善“点茶”。但凡寺里来了贵客,都叫他“点茶”伺候,因此最先得识皇叔爷赵伯驹。赵伯驹在京城临安、皇城内外见过不少点茶师,很少发表评说,偏对大鼻子师傅的点茶功夫赞赏有加。这让大鼻子师傅十分激动,从此常凑空来赵伯驹住的小院,为他点茶。相处久了,赵伯驹更欣赏他的为人,据说他画的其中一幅眯着眼引线穿针补衣的罗汉,就依照大鼻子师傅的模样画成的。

清明前的一个清晨,赵伯驹走完千步刚回到小院,大鼻子师傅就走了进来,拎着一只竹箱说:“皇叔爷,小的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新摘新炒的土茶,请你尝个新鲜!只是乡下土货,没有外间的名贵,莫要笑了。”赵伯驹笑道:“名贵的不一定就好,土货也未必就差!”大鼻子师傅见皇叔有了兴趣,开箱取出一只陶罐,才揭开盖,便有一股清香徐徐飘出,令人兀地神清气爽,赵伯驹说:“啊,这香味已是不凡的了!”

新茶用土纸包着,打开纸包,赵伯驹取出几片放在掌中,只见片片扁平如折纸,新翠之色不减,凑近嗅了嗅,分明还有新茶的芬香,并不是从茶饼上扒下来的茶块,不觉有些惊异,问道:“这茶如何吃?”大鼻子师傅笑道:“这就是乡人土货。乡下人供不起烘制茶饼的费用,采了新茶嫩芽,就在自家灶头上用锅炒,炒成这一片片的,用纸包好,放在石灰甏里,用的时候取出少许放在碗里,用沸水冲泡着喝,最能沁人心脾润肺养神。不知皇叔肯试一杯乎?”

当时的饮茶方法还沿用唐五代相传的一套程式,整个程序颇为繁复。即先从或方或圆的茶饼上取下所需的一块,放在碾药用的船形碾槽里碾碎,用筛子筛去杂质,再将茶粉末放在滤巾中,取水冲淋,使尽去杂质,然后将滤净的茶粉末放在壶中加水煮,同时根据节令添加佐料,包括盐。煮沸的茶水,表面会不断泛起一层水泡,被内行人视为最美最具欣赏价值的过程。“茶圣”陆羽曾为此写下诗一般的赞美之词。所谓“点茶”,就是将这一整套程序演绎得极为娴熟,手段干净利落,煮成色香味俱佳的茶汤,然后拿长柄汤匙将茶水分给饮者。看惯了这种“点茶”的赵伯驹,对大鼻子师傅的建议不由大觉新奇,说道:“好!吾且来充一回乡人,品一回乡人土茶!”

创业指南茶叶市场茶叶文化

关于我们 | 旗下业务 | 品牌优势 | 服务介绍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查看留言 | 诚信315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