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明清时期,出现了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以来,文人雅士以茶为素材的书画佳品数量明显增多,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同时,茶叶种类的增多,泡茶技艺的区别更加明显,茶具的选择专门化,其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清朝时期,茶叶出口成为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六、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产量大幅度增长,从1949年产的7500四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弘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华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抗州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艺馆在神州大陆遍地开花;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也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爱茶者纷至沓来;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以茶为载体,以茶文化为内涵,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为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个方面,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角度看,茶文 化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此我们现在常讲的茶文化更偏重于人文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