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焚香、点茶、挂画、插花这四艺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中国人最先发现茶叶,是饮茶的古老民族,其茶文化也源远流长。凡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有饮茶的习惯。
茶香飘两岸,茶人一家亲。宝岛台湾也不例外,多年来,台湾茶人戮力创新,芳香各具。近日台湾茶艺老师廖绍惠专程在厦开课,为期一个礼拜,讲授茶文化在台湾。识茶入门其实很简单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三三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而古朴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一阵天然的茶香迎面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而更多的人是在装修时尚的饮料店,买上一杯掺杂各种果汁的茶饮料大赞好喝。
茶文化在台湾发扬得很好。廖绍惠认为,当大陆人还在埋头赚钱的时候,台湾人已走在前面一步开始享受生活了。如今台湾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着泡茶的习惯。泡茶并不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它完全融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你完全可以不必拘泥于品茶大师的程序和讲究,随意往杯里扔下几片茶叶,一天下来冲泡几次,既解渴又养生。
而在家庭中,茶还可以制作成茶饼点心、茶料早餐等,形式多样。那么茶叶从采摘到成品又是怎样呢?茶农采摘下来,需要精拣和去湿。而精制茶叶这一环节就是廖绍惠的所长,炭焙功夫茶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从火候到颜色、香味,一闻就知道是否差不多了。当然这些大多是专业人士做的。
对于大众来说,茶叶本身并无好坏,价格的贵贱在于其产量多少。但由于冬茶和春茶的口感有些不一样,在价格上也有些许差距。从家庭主妇到专业制茶人,廖绍惠一直关注茶文化在普通家庭中的推广。闻香品茗的另一种厚度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统。闻香,就是茶艺文化中的一种互动。每种茶的香味都不一样,同一种茶不同泡法味道也不一样,甚至于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廖绍惠笑语盈盈向记者介绍。一般来说,闻香之香有热香、冷香、杯面香和杯底香几种。这就是品茗的另一种厚度啦。所谓茶之气,就是以优质原料为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百草之首、万木之花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出茶之厚、正、足之气。
茶若无气,韵就成了空中楼阁。知茶气者,可谓对茶已经登堂入室了。廖绍惠奉上散发着清香的第一道茶。如安溪产铁观音,世世代代都沉浸在茶香的氤氲之中,自然而然都有一定的品鉴能力。而在台湾,更多的是注重形式,即所谓的茶艺。首先是桌面上的器具更加完备、礼仪更加讲究。从壶盛到茶海,再到闻香杯和饮杯,在大小、色泽以及质感等方面都要和谐统一。甚至于细致到一个位置的摆放,比如茶海就只能位于茶壶的后方。师生关系、尊卑关系、长幼关系等传统中国伦理秩序,在茶会中就能充分地体现。闻香正是一种建立在伦理道德之上的精神享受,可以养生怡情,在喧哗的世态中寻求内心的一刻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