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您可能感兴趣的项目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您所在的位置: 3158茶叶网 > 文化 > 茶叶常识 > 历史文化 > 饮茶为何有苦节君的称呼

饮茶为何有苦节君的称呼

元明时期,儒家文人遇到了空前的大难题。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初,尚未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文化人向来自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元朝统治者眼里却落了个“臭老九”的地位。

元明时期,儒家文人遇到了空前的大难题。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初,尚未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文化人向来自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元朝统治者眼里却落了个“臭老九”的地位。

明代党狱横生,文人不敢稍稍发挥独立的见解。于是,许多有才学的人隐居山林,以茶解忧,茶成了表示清节的工具,称作“苦节君”;茶成了苦中求乐的文人朋友,又称作“忘忧君”。其实,“苦节”到是真的,“忧”却很难忘却。

诚如庄子所云,江湖的水干枯了,鱼儿们用口水相互沾润,倒不如江湖水满的时候不相照顾的好。茶人们这种苦节励志的精神固然可贵,但对整个社会却难以有所匡辅。但是,正因为不像宋人那样,时时处处都用儒家礼仪规范饮茶活动,所以才使中国茶道的自然情趣更为浓重。

茶人们从茶中领略自然的箫声,尽量“忘我”,求得心灵的某种解脱,庄子说,颜成子游从师学道,第一年心如野马,第二年开始收心,第三年心无挂碍,第四年混同物我,第五年大众来归,第六年可通鬼神,第七年顺乎自然,第八年忘去生死,第九年大彻大悟。无论皎然的三碗茶诗,还是卢仝的七碗诗,仔细读去,都包含着庄子这种混同物我,顺乎自然,大彻大悟的精神。

责任编辑:一笑

创业指南茶叶市场茶叶文化

关于我们 | 旗下业务 | 品牌优势 | 服务介绍 | 诚聘英才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查看留言 | 诚信315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