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以烧制青白透亮的青白瓷闻名天下,在宋代,景德镇就已经开始生产青白瓷了,据记载,这是宋真宗于景德年间在今天的江西省东北部设镇,发展成了到现在依然闻名于天下的陶瓷产地。
青白瓷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是仿青白玉的质感和色调烧制出来的瓷器,它的釉色比较受南方越窑青瓷的影响,而造型和装饰继承了北方定窑的风格。
北宋前期大多没有纹饰,釉色透明,极富光泽,流动感较强。北宋中期出现了刻花和印花装饰,茶具包括注壶、盒、盏托和茶碗等。南宋中期之后出产的茶具胎质稍厚于之前的,一部分瓷器的釉色偏白,一部分偏青,装饰方面手法多样,内容有花卉和人物等。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十五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主要向官方烧制瓷器。这时期的景德镇瓷器不再像先前那样仿玉仿银,而是烧制出了被后人称之为“国瓷”的青花瓷,瓷器上还绘制出花卉、山川、鸟兽和人物等图画进行装饰。后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拥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
景德镇瓷器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出现了元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枢府白釉瓷、蓝瓷、红瓷等高温瓷在元代都产生了突破性进展。其中青花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属于釉下彩。釉下彩指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中施透明油,需要1300摄氏度的高温一次烧成。高温烧成后,釉下钴料呈现出蓝色,也就是“青花”。
从出土的唐代瓷器看,那时候已经有少量青花器,元代青花瓷成为当时瓷器的主流,这时的钴料大量从西亚进口,质量很好,烧制的青花颜色更为饱满浓艳。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主要用于外销,少量为宫廷权贵使用。今天首都博物馆收藏的一对青花缠枝花卉纹盏托非常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