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风行点茶和斗茶,点茶必须用到的茶筅、汤瓶、茶盏三类是宋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茶具。汤瓶是煮水及点茶注汤的器具,汤瓶的制作非常考究。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说:“瓶宜金银,大小之制,惟所裁给。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紧而不散。觜之末欲圆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
宋代茶瓶的重要特点流嘴圆小尖利,这是为了便于点茶,使汤切利落。从考古资料来看,宋代汤瓶的造型大都修长腹,侈口,壶流较斜长、峻削,执与流都在瓶腹肩部的位置,并且呈现出弧形,曲度较大,符合宋代注汤点茶的要求。
宋代茶碗多称为盏,所谓盏就是小杯,是一种比碗小的器皿,故亦称碗,宋代文献亦称为瓯。宋代斗茶以茶汤乳白鲜明、着盏无水痕或咬盏持久,水痕晚现为胜,完全由视觉感官来验定,因此,为了易于观察茶色、水痕,选择黑釉瓷茶盏最为适合斗茶之需。
茶筅是点茶击拂的主要用具。宋徽宗的《大观茶论·筅》中说:“茶筅以筋竹老者为之。身欲厚重,筅欲疏动,本欲壮而末必眇,当如剑脊之状。盖身厚重,则操之有力而易于运用。筅疏劲如剑脊,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以此可知茶筅是用根粗、梢细的竹条剖开制成的,形状有平行分须和圆形分须两种。茶筅的这种结构可以在击拂茶汤的同时,疏理茶汤水纹,使茶汤更具视觉审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