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茶道,并对日本茶道有一定了解的人,对历史上被日本武将们疯狂追捧的“唐物名器”都不会感到陌生。这些“唐物名器”中作为中国名瓷的有天目茶碗、青瓷茶碗、青瓷香炉、茶叶瓷罐等,其中尤以天目茶碗最著名。
天目瓷原指福建建窑的黑釉瓷盏,也包括江西吉州窑的黑釉窑变瓷器。镰仓时代的日本僧人荣西、道元来我国留学时到浙江天童寺求法学禅,将建窑瓷盏带回日本,并称这种瓷盏为“天目瓷”,也称“天目釉”,后来人们习惯上便把黑釉瓷称为“天目瓷”。我国河北磁州窑、定窑、山东博山窑、河南、山西、陕西也生产有这类瓷器。另有一说,认为这种黑色并略带青紫和酱褐色的瓷器,最早发现于福建建安的天目山,所以叫天目瓷。
天目茶碗施釉是采用醮釉法,在碗、盏器内施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留下碗足,呈现白色的胎体。釉层较厚的纯黑釉碗、盏为多次上釉,玻璃质感强,光泽较好。还有部分先施一道褐色的“护胎釉”,从腹部到足上面,足部不施釉,然后再挂釉。口沿大多施褐釉,有的则施青釉;这种口沿上的釉色往往与器壁上的黑釉或酱褐色釉迥然不同,形成强烈反差。比较精美的黑釉瓷器,通体是窑变所呈现的不同色彩,有的如银色兔毫、金色兔毫;有的如鹧鸪斑、玳瑁斑点,有的如飘动的青丝;有的如夜空隐现的繁星。在日光的折射下,有些黑釉层中能映出灿烂夺目的蓝色变幻光晕。
天目茶碗的传奇源于宋代,是宋代宫廷及文人雅士斗茶及禅师品茶论道所使用的茶碗。传入日本后,便成为日本上流社会举办的茶会上十分珍稀的茶器。如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藏的福建建窑油滴天目茶碗就是桃山时代的关白丰臣秀次所持。
油滴天目是建窑的名贵品种之一,它的特点是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大小不一,大的直径可达数毫米,小的只有针尖大小,形似油滴,在中国被称为“油滴斑”,宋代时将其称为“鹧鸪斑”,因其酷似鹧鸪鸟胸部羽毛的斑纹。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所持的油滴天目茶碗酱色口沿,碗壁内外黑色的底釉上布满了密集的大小不一的油滴状结晶斑,有的油滴呈团聚状,斑块周围依稀可见蓝色的晕光,是一件国内外都极为少见的优秀作品,被日本视作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