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某年的一个夏天,时值采茶季节,一支军队从桐木关入闽,强行驻扎在一个姓江的茶农家里。几十个兵丁看见茶间没人睡,下面全是松松软软的青茶叶,正是个睡觉的好地方。于是,兵丁就和衣睡在用布盖好的松软的茶青上。
第二天天刚亮,茶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一家人辛辛苦苦山野采摘来的几百斤茶青已经发热发红。茶农不忍丢弃,组织一家人将就着把茶叶搓揉一番。因下雨无法晾晒,他便吩咐家人就近取来马尾松柴烧火烘干,随后当作次等茶叶带了少量到当年已成规模的武夷山星村茶市试卖。
茶行的老板抓起几把茶叶,看了又看,只见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并带有股松脂香味;用水一泡,泡出来的茶汤亮红色,有类似于桂圆干的焦香味。但是这一具有桂圆馨香的茶叶,往来星村茶市的各路茶商并不认可。
一次,一位在桐木传教的洋人要回欧洲,想带几斤茶叶送给亲友品尝,却不料家家户户都无存货。当问到这家姓江的农户时,农户如实相告,称只有这种变黑并有烟味的茶叶了,愿意便宜点卖他。洋人说,这是少有的品种,既然便宜就多买点。没想到,第二年该传教士托人找到这茶农,还要那种“少有的品种”茶,并愿以高于原来2-3倍的价钱订购。茶农喜不自禁,既然有人订购,便如法炮制继续生产,并以洋人的说法暂叫“小种茶”。这就是歪打正着发明的红茶鼻祖、后人所称道的 “正山小种红茶”。
这些屯积于桐木关下“养在深闺无人识”,后来被誉为“正山小种”的红茶因外国商人青睐而传到了欧洲,很快成为英国的皇室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