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部茶区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省份之一。贵州省生产各种茶类,包括大力发展的黔红,以及CTC红碎茶。其中,黔红工夫被誉为中国红茶的后起之秀,这与其选用了优良的小乔木型茶树品种,独有的地理环境,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分不开。
贵州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和红碎茶
据史料记载,早在秦汉时期,贵州就有种茶、制茶和茶叶贸易。到了唐宋时期,贵州茶叶进一步发展。如,陆羽在《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又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唐朝,贵州就有向朝廷进贡茶叶。明清时期,贵州茶叶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茶区面积也进一步扩大。自19世纪70年代后,英、法资本掠夺,迫使贵州自然经济解体,但也促进了贵州茶叶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贵州高档绿茶得到了迅速发展,红茶发展缓慢。
据当地茶人介绍,从20世纪50年代起,贵州就开始发展工夫红茶;1958年后将工夫红茶改为红碎茶,即为黔红,直接从上海口岸进入到国际市场;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为扩大外销市场,贵州湄潭茶厂于1963年将工夫红茶改为红碎茶,经广州出口,获好评。从此,黔红生产迅速向国营茶厂扩散;到了20世纪70年代,贵州也被列为全国6个红碎茶主产省份之一,再进一步由国营茶厂扩散到遵义、湄潭、兴仁等近20个乡村集体茶厂。
据悉,目前贵州红茶分为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两类。从目前的国内外市场来看,70%是红碎茶的市场,其具有浓、强、鲜等特点。而工夫红茶则香气清高,汤色红亮,滋味鲜爽醇厚。 贵州湄潭,黔红的主产区 截至目前,黔红主要产于湄潭、羊艾、花贡、广顺、双流等大中型专业茶场。
其中,湄潭位于黔中丘陵区域,其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选育了较多的小乔木优良茶树品种,很适宜发展黔红。当然,黔红丘陵茶区也生产绿茶名茶,同时加工黄茶、黑茶,但黔红增产的潜力和优势则显得特别突出。
据湄潭茶厂原厂长杨老先生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后,湄潭茶科所引进福鼎大白茶、福云6号,同时引进云南云抗10号作为加工黔红的品种茶叶,生产出香气高、鲜爽度好的黔红。此外,湄潭茶科所大力开展茶树良种的选育工作,育成黔湄101、黔湄303、黔湄502、黔湄601、黔湄809等半乔木型大叶类茶树品种,
这些品种既可以加工成绿茶,又可以加工成红茶,为今后湄潭发展黔红,或者红碎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上世纪70年代时,湄潭生产队队长、村支书大力支持发展茶叶。其间,湄潭茶园面积从十几亩发展至上百亩。同时,村支书还出台新政策。如,茶种免费发放给农民种植,村委贴钱,农民多赚了是自己的,让农民无压力种茶。
杨老先生介绍说,这些措施都促使了湄潭红茶的发展。 据介绍,湄潭当地的银柜山的土质经过相关单位的化验,各项指标综合下来最适合种茶。现在在这座山上,杨老先生还有茶园,面积有300多亩,厂房面积有3000多平方米,年亩产干芽100斤,以绿茶为主,新研制了101茶种,有着独特的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