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上古时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到了唐朝,饮茶之风已经盛行,但当时人们饮用的是茶饼,需分块、碾碎煎煮而成。此风在今日日本仍然流行。从元代起,中国人开始饮用散茶,尤其到了明朝,出现了炒青的制法,并用开水冲泡,从制作到饮用方法已与现代相同。 我国茶叶种类众多,有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青茶、黑茶,各地因所在地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在茶叶的选择和冲泡方法上各有偏好。 茶叶在中国最为常见,也最为中国人喜爱。
一方面,中国人透过中国菜传达着千滋百味,另一方面,中国人透过茶叶洗涤抚慰肠胃、升华净化品味。在中国各地,有不少地方有吃早茶的习惯。其实,吃早茶即指吃早餐,只是用早餐之中的茶饮来指代。
江南的早茶多饮绿茶,龙井、碧螺春、魁龙珠等;而岭南的早茶多饮乌龙、普洱、铁观音等。各地茶饮并无优劣之分,各有精彩之处。老北京人、成都人爱喝茉莉花茶,潮汕人炮制出功夫茶,思茅城里出了普洱茶,狮峰、梅家坞产龙井,洞庭山上有碧螺春中华各地更有一些别致的茶饮品,从制作到味道都让人回味良久。
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人每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藏族人在熬好的茶水中加入一些酥油和盐,放酥油茶桶中搅打,油水交融后,倒入锅内加热不用煮沸,便制成酥油茶。藏族人早上一定要喝些酥油茶之后才去劳作,酥油茶也是藏族人待客的主打饮料。当藏族人请喝酥油茶,一般不会一口喝完,而是在客人不想再喝或辞行时才会一饮而尽。
盖碗茶 西北地区的回族等少数民族爱喝盖碗茶,俗称茶船儿。此茶对茶叶、茶具、冲茶之水都有要求。喝盖碗茶的茶具叫盖碗子,也叫三炮台,由茶碗、茶盖、托盘(掌盘)构成。盖碗子最常见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所用茶叶以陕青、云南沱茶为主。盖碗茶中最出名的是八宝茶,用茶叶、干果、糖搭配用沸水冲泡而成,比如有茶叶、桂圆、荔枝、葡萄干、杏干、枸杞、红枣、冰糖八宝茶,但八宝茶并无定式。
简单一些的盖碗茶,有用茶叶、桂圆、冰糖冲泡而成的三香茶。在泡制盖碗茶时,常用到火壶或是铜罐。 咸茶 蒙古族最常喝咸茶,所用到的茶主要是砖茶、茯苓茶。
咸茶分两种:一种是将砖茶捣碎,放入锅中熬煮,再放入少量盐即成;一种是咸奶茶,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铁锅或铜茶壶熬煮,煮沸后,除去茶渣,倒入另一锅中,掺入牛奶,再煮沸,然后倒入之前的铁锅或铜茶壶,再加些食盐,即成。有些时候,蒙古族人在煮咸奶茶时,加入经炒制的小米,既是茶饮,又可当主食吃,一举两得。
传统上,蒙古族人,特别是蒙古族的牧民一日三餐都会喝咸茶,早午当主食,晚上才真正称得上饮茶。 烤茶 白族人喜饮烤茶,每日必饮。顾名思义,烤茶需经烤制才可饮用。将老鸦罐置于火塘上烤烫,然后投入一把晒青毛茶,边转动边烘烤茶叶,直至茶叶全烤成黄色,散发焦香,随后冲入滚烫的开水,当表面出现浮沫时,便可饮用。
烤茶香气清高、有焦香味、汤色清黄、醇和回甘。白族人对尊贵的客人要奉三道茶,俗称一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入核桃片、烤乳扇和糖,三道加蜂蜜和花椒。 与白族烤茶类似的还有彝族的罐罐茶、傣族的煨茶,区别之处在于煨茶选用刚采摘的新鲜茶叶,傣族人连枝带叶一同烤制,因是新鲜茶叶,所以煨茶的茶味较淡,带青气和苦涩味。 打油茶 打油茶常见于侗族人的一日三餐。
侗族居住的地方一般都会有茶树,侗族人每年采摘一两次茶叶,将茶叶放入锅中蒸煮,待茶叶变黄,取出控干,加少许米汤揉搓,再用明火烘干,装入竹篓,充分干燥后即可随时制作打油茶了。在制作时,先将花生、黄豆(4725,-9.00,-0.19%)、芝麻、玉米(2412,-22.00,-0.90%)、千笋子等粒粒子放入油锅中炒黄、炒熟,然后将茶叶用油略炒片刻后,往锅中注入清水(也可加入盐、姜、葱等调料),烧沸,去茶叶,用茶汤冲泡之前制作好的粒粒子,打油茶即制作完成。 此外,各地还有擂茶、苦茶、姑娘茶等特色茶饮,不同的茶叶能满足不同族群的需求,可平民,也可奢华,呈现出中国茶文化之迥异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