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在民间日用和文人雅玩的阶段,虽然由于人们对紫砂壶的造型艺术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深化而不断完美。但终究还是基于一种质朴、清静无为的自然状态,所以一直以来紫砂壶的外形大都还是遵循它发端时的质朴。
在清朝的对外贸易中,欧洲人崇尚华丽的外观,对于古朴的紫砂制品毫无欣赏能力。为了促进贸易的发展,紫砂壶的制壶艺人们开始尝试如何使他们的作品像瓷器一样深受外国人的喜爱。于是,在紫砂壶上涂彩,加釉的砂壶出现了。
除了对外贸易的需求外,紫砂壶加彩的另一重要原因还在于皇室的需求。与皇家流光溢彩的装饰相比,紫砂壶更像个从未被修饰过的乡村丫头,美丽的容颜完全被遮盖住了。为了让皇家不厌弃它的俚俗出身,好事者们开始刻意的为紫砂壶加彩,于是,始于康熙年间的珐琅彩也就自然地染到了紫砂壶的身上。
紫砂壶是陶制品,紫砂壶加彩上釉不同于瓷器,需要先把壶烧制成陶,再在壶外加彩,然后用750℃的温度焙烧,方能完成。但是已经烧成陶的壶胚再入窑烧釉,极易使紫砂壶崩裂。但是“上有好者,下有甚焉”,加上出口贸易的需求,所以相当一段时期内,这种形式的紫砂壶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加彩上釉的壶体要求平滑,所以,这一时期的作品以几何形器居多。这时的作品由于过于修饰,反而被后人所轻视,故现今当时真品也流传的很少。目前,市场上所看见的加彩壶大多为清末民初的赝品。
紫砂壶的加彩和上釉原本是出于使其更具有魅力的考虑,但现在看来,却多少有些画蛇添足的味道,紫砂壶原本古雅质朴被艳丽的釉彩破坏了,但这种装饰手法毕竟代表了紫砂壶创作的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