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壶的装饰艺术中,紫砂壶的刻画也是最为常见也最为有魅力的一种。那么紫砂壶的刻画是怎么时候产生的呢?
最初对紫砂壶的刻画是源于制壶者在壶面上题留的名款,但这种刻款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而有记载的最早题款是见于蔡司沾的《霁园丛话》:“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孙高士是元末隐士孙道明,由此而知至少在元朝已经有人在壶上刻字了。当然,这种刻字并非为起装饰作用,只是为表明定制壶的人而已。
真正的“文人化”的题铭刻画应该首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普陀珞珈山白华寺僧人如曜,他在茗壶上镌刻铭文:“清人树 涤心泉 茶三味 赵州禅 佛生日……”
而“文人化”而形成的以刻画为装饰手段的极盛始于陈鸿寿所创的“曼生壶”。陈鸿寿和他的同道者们以其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功底,将紫砂壶铭刻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是诗人、书画家、金石学家,广博的造诣使他们的紫砂壶史上留下看不朽的佳作。真正做到了“壶随字贵,字依壶传”,事铭刻成为茗壶艺术价值的体现。
紫砂壶刻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不断发展,起初是由他人书写于壶上,制壶者按样刻画,后来则出现了专门的刻陶艺人,有史可考的是明末被称为“陶之中书君”的陈辰,也有工匠自己写刻,如大彬的创作后期已经能“运刀如笔”,不打底稿,直接用刀在壶上刻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