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繁复、琐碎、奢侈的宋代茶艺,到了元代,又回归真朴,追求简约,重返自然。与宋代茶书兴盛的状况相反,元代茶业着作却迅速地滑到了谷底。经过千曲百折,明代茶集的编撰再度呈现辉煌,五十多部茶书相继问世,真是"另有奇葩逞风流",成为我国封建时代的茶书撰写巅峰时期。
在明代选茗艺茶是品茶的第一要素。明代的名茶品目繁多,刻意追求茶原有的特质香气和滋味,是明人的特色之一。对於前人的制作和饮法使茶香失去天然、纯真,他们提出了激烈的批评,因此明代将茶叶的制作过程精炼,精於炒焙,不损本真,这就是明人在蒸青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更臻完美的"炒青法"。炒青法和今天一样的绿茶制法。茶叶的品饮法,也改煎饮为开水冲饮,成为喝茶史上的一大转折,遂开千古茗饮之宗。“取初萌之精,吸泉至鼎,一瀹便啜”,世代流传至今。当时以炒法加工的绿茶,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品饮对象,花茶也渐渐在民间普及。明代有关饮茶的著作,约有上百篇之多。
花茶的发明虽在宋代,但到明代时,花茶已从文人隐士别出心裁的雅玩逐渐普及到民间,成为普通人品茶的又一新天地。"木樨、茉莉、玫瑰、蔷薇、兰蕙、桔花、栀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放花的比例是"三停茶叶一停花始称",因为"花多则太香而脱茶韵,花少则不香而不尽美"。木樨采摘的花先去掉枝蒂和沾在花上的灰尘与虫子,"用瓷罐一层茶一层花投间至满",用竹叶或纸扎牢,"入锅重汤煮之,取出待冷,用纸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流行的还有"橙茶","将橙皮切作细丝,一斤以好茶五斤熔干,入橙丝间和。用密麻布衬垫火箱,置茶於上烘热,净棉被罨之。三两时随用建连纸袋封裹,仍以被罨焙干收用"。另有一种"莲花茶","於日未出时,将半含莲花拨开,放细茶一撮,纳满蕊中,以麻皮略絷,令其经宿。次早摘花,倾出茶叶,用建纸包茶烘干。再如前法,又将茶叶入别蕊中,如此者数次,取其焙干收用,不胜香美"。
在宋、元时代之后,中国人所饮用的茶,固形茶是最通行的;到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代以后,认为固形茶是奢侈浪费,已经失去茶的真味,同时要人民节省劳力,於是废止末茶而鼓励人民喝一种连茶叶的煎茶。这一种从固形茶到煎茶的大变化,使得中国茶书的根底发生动摇,但随着煎茶的普及,关於茶的知识的需求也格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