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勇认为,目前市场扩张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消费市场的自然成长,“市场是需要培育期的,盲目扩张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带来危机。”这10年,市场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又从相对成熟到了一个混沌的状态。买家混沌,卖家也混沌。行业标准模糊,产品标准模糊,价格不规范,只能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分析:郑州的问题是,茶叶市场缺乏一个统一规划,都是私人在建,各建各的,想建多大建多大,想在哪建在哪建,市场小而散,无序分布,配套跟不上,加上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带来的市场拆迁,以及市场的经营、管理不到位等,“无序,分散,成为目前一个突出的问题。”
“以郑州市场目前在全国的影响力,现有的茶城功能滞后,没有一家是为产业量身定做的,都是建好物业之后进驻的茶城,仓储、物流、停车、交通,种种劣势已经突显,必须改变。”一个大胆的设想几乎是水到渠成,一家独立产权式的专业茶城呼之欲出。
愿景:做百年老店
“市场需要龙头企业引领示范,引导行业发展。姬霞敏这个路子是对的。”亢崇仁表示。
这个路子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姬霞敏十余年深耕产业市场的一线实践,水到渠成,也应和了政府产业规划的必然要求。2011年发布的河南省政府茶产业十年发展规划中关于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部分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年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年交易额超3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到2020年,建成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1个。
政府的十年发展规划为茶行业明晰了前景,也给足了市场人士放手一搏的信心。
作为销区市场,郑州的优势是物流,消费,辐射周边的区域优势,南北东西互通的交通优势。河南国香茶城商业文化中心的打造历时数年,蓝图逐渐清晰。
最终,占地达8万平方米的商业文化中心建成后,将涵盖茶叶交易中心、茶产品展示中心、茶叶仓储物流中心、茶文化旅游休闲中心、茶叶电子交易中心、茶叶深加工基地、中原茶叶博物馆等多项内容。茶交易市场的单一功能全面升级,成为综合性的茶产业综合体。
这是一个市场的蓝图,更是一个产业的蓝图。
“我们要做的是百年老店。”一向温婉的姬总跟记者描述新茶城,话说得掷地有声。而全新打造的商业文化中心,硬件过硬,软件完备,也的确给了姬霞敏撂下这话的充足底气。
买下一间商铺,拥有自己的产权,放心地打造它——对于进驻的商户来说,做百年老店,也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租金上涨,拆迁更迭,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
行业洗牌,已经成为必须。集中有限资源加以整合,才能把优势做大。未来,专业者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