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紫砂壶大师,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供春和时大彬。其实,明代还先后涌现了不少紫砂壶的制壶名家,比如“茗壶四大家”的董翰,赵梁,时朋,元畅。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位明代比较知名的壶艺大师。
董翰制作的菱花壶是参照唐宋时的铜镜的花纹,开后世“筋纹形”砂壶之先河,在“茗壶四大家”中,他的作品最为纤巧。时朋制壶大多是以“几何形”为主,目前香港茶具文物馆所藏的一把六方形小壶传为时朋所作,目前还尚无定论。
李茂林
李茂林,字养心,年代稍晚于“茗壶四大家”。吴骞在《阳羡名陶录》中说他“制小圆式,妍在朴致中,允属名玩”。在当时也是名噪一时的大师,因为在家中排行为四,又擅制小圆壶,故有“小圆壶四老官”之称,李茂林对紫砂壶的最大贡献恐怕要教他把紫砂壶的胚胎“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从此杜绝了“缸坛釉泪”,李茂林还是有记载的第一个在自己的作品上标明自己的标识的作者,周高起《阳羡名陶录》中说“……若李茂林朱书记号而已。”
李仲芳
制壶名家李茂林之子,他是时大彬众多的门徒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与他的师父时大彬,师弟徐友泉为时人合称为壶艺界的“妙手三大”。李仲芳的制壶技艺和艺术造诣可以说并不亚于其师,以至于时大彬经常把他的作品署上自己的款识,作为自己的作品上市,《阳羡名陶录》中说:“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做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可见其制壶成就已不亚于其师,李仲芳的作品以筋纹形居多,精致典雅。李仲芳的作品传世极少。
徐友泉
在明代及以后的年代中,紫砂匠人们多是子承父业,世代以家族为脉落相传,而徐友泉却是一个例外,他出身书香门第,因为受到喜爱紫砂壶的父亲的影响,自幼酷爱紫砂艺术。徐友泉在紫砂艺术上是颇有天赋的,较之出身民间的制壶匠人有着更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造诣,更善于广泛地吸收古代的造型艺术中的精华,尤其是在对古代的铜祭器的借鉴,使他的作品款款动人,色色新奇。徐友泉在制壶工艺也是超群的,他的作品精巧细密,尤其是壶盖和壶口的结合处可以做到密不透风,严丝合缝。他的传世作品有长瓜兽壶、异兽印泥壶等。
当然,明代制壶大师还远不止这些,像陈仲美、陈辰、惠孟臣在当时的名气就已不小,如果有幸收藏他们的作品,也是非常有升值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