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成形方法最初源于宜兴的传统陶器制作工艺,但紫砂壶的制作又不同于普通的陶器。紫砂壶因其本身原料的特殊性、使用功效、收藏价值而演变出一套不同寻常的制作工艺和造型法则。
大部分的陶瓷器具的成形方法不外乎滚压、注浆、轮转拉手等,而紫砂泥特殊的质地决定了这些方法都无法适用于紫砂器具,尤其是紫砂壶的成形,故而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宜兴的紫砂匠们总结得出一套特殊的成形工艺。
紫砂壶的成形有两大基本的方法——大身筒和镶身筒,这两种成形方法的使用需要根据作品不同的外形而定。一般来说,圆形作品的制作都采用“打身筒”,而方形、六角、八角等形状则采用“镶身筒”的方法。那么到底什么是打身筒?什么又是镶身筒呢?
打身筒
“身筒”是指茶壶的壶体,是一把紫砂壶成壶的关键。圆形紫砂壶多采用打身筒的方法制作壶体。其方法是,先把和好的泥料用木搭子拍打成薄厚均匀的泥片,泥片的厚度一般在3mm以内,但也要视具体作品的情况而定。然后,经过对所要制作的作品形体的计算,用规车切割下来所需的尺寸,再用转盘把泥片圈接成筒状、使两端重合,然后用鳑鲏刀把重合部分切齐,再用“滋泥”记住粘接的位置,以便在以后的工序中在这一位置安装壶把,这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掩饰接口。
身筒既已成形,下面就是“打”的问题了。把手伸人身筒中,用木拍子拍打泥筒外壁,并均匀地轻转身筒,逐渐拍打成事先设计好的造型的样子,然后再在转盘上对经过打制的身筒进行肩、肚、足等部位的成形,最后安上壶把、壶嘴、盖口等配件。抑制紫砂茶壶就这样基本定型了,经过短时间的凉干,使泥的干湿程度便于进一步加工后,用明针通体压光,再在盖内和壶底,甚至把脚处打上作者印章,阴干后装窑烧制,待启窑时,一件精美的紫砂壶就显现在人们的面前了。
镶身筒
镶身筒确切地应该叫做“身筒的镶接法”,“镶身筒”就是将打好的泥片按照事先设定的尺寸裁好,泥片的接口处要用鳑鲏刀切成斜面,以“滋泥”拼接成形,盖和底用几层泥片叠加而成。
镶接完成后,配件的安装与圆壶的制作基本一致,但方形器具的制作中的造型的整理关很难过,因为方形较圆形的跨度更大,湿胚更易出现下榻和错位等变形的情况,这就要求制作者很高的技巧和经验,准确、适时、适度地完成整件作品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