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的打工生涯,8年的艰辛创业,成就了娄山春合作社理事长罗明刚从一个返乡创业农民工到“茶王”的蜕变。寻到了致富门道的罗明刚并没有忘记乡里乡亲,而是把他们拉上了致富快车中 ,让大家都在茶园中“掘金”,带领大家吃上了“茶叶饭”。
做茶如做人:娄山春的“大跨步”
因为在家中找不到发展门道,早在1999年,罗明刚就开始到沿海城市打工。罗明刚说,他累计在外打工时间长达8年之久,在外打工的日子也让他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思想理念、先进的生产技术等。但是在他心里永远都想回到家乡,在家乡的土地上发掘出“金饭碗”。
在贵州茶产业发展迎来春天的日子,在政策的导向上,2007年罗明刚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扎根凤冈开始打造他的金饭碗— 发展茶产业。2007年,他返乡创业,创建了凤冈县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
由于茶产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从基地选择,到茶苗选购;从加工厂修建,到加工技术的学习;从包装运输,到市场营销;从有机认证,到品牌打造。他经历了无数艰辛和困苦,将合作社打造成小有名气的集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储藏、运输和技术咨询于一体的农业加工企业。如今,合作社成员已从最初的5人增至200多人,基地从最初的200多亩增至1200多亩,加工设备从最初的3台增至20多台,办公室、化验室、农残检测室、审评室、接待室一应俱全。
在创业过程中,罗明刚不但吃得苦,还具有创新精神。在茶叶种植上,他坚持“好茶从种植开始”的理念,施肥坚持用农家肥或有机肥,除草坚持用人工除或机器除,防虫坚持用物理防治法;在茶叶加工上,坚持还茶叶的本色本香本味,营销坚持诚信为本,做人坚持老实本分。做茶如做人,在罗明刚的坚持下,娄山春合作社生产的产品从单一的绿茶扩大到“红(茶)绿(茶)相间”,该合作社的发展也开始步入正轨,实现大跨步发展。
兼容并蓄:8年斩获11项专利
“娄山春合作社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心态促进创业创新。”罗明刚告诉记者,合作社几乎每年都会参加几次国内的茶博会,也会参加省内各种制茶比赛,还会参加全国性的名茶评比活动,在扩大直销店的同时,不断扩大网上营销。
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如今娄山春合作社已然8岁了。8年来,在罗明刚的带领下,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屡创佳绩。“娄山春”牌茶叶荣获“中绿杯”1 个金奖和1个银奖,“国饮杯”2个特等奖,“中茶杯”2个一等奖,“大汉杯”银奖,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2014年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2014年被评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优秀企业等。2012年以来,娄山春合作社获得了11项专利。
近日,由凤冈县委县政府、县茶叶发展中心主办的“锌硒茶”凤冈首届茶王大赛决赛在凤冈县举行,来自凤冈16家茶叶企业28支茶样参与“茶王”角逐。经过专家组专业评审打分、现场公证,“锌硒茶”凤冈首届茶王诞生,娄山春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扁形茶获得扁形茶“茶王”称号。罗明刚也从一个返乡创业农民工实现了到“茶王”的蜕变。
销售新模式:500元入股做老板
“500元就能入股,不但能参与年底分红,还能以内部价拿茶叶去卖,成为销售商。”在市场受困时,罗明刚想出了这样的一种销售模式,迅速拓宽了市场,打开了销路。
“在凤冈有10多万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如能搭载上他们,茶叶还何愁卖不出去。”罗明刚告诉记者,一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种模式能成功,但事实就是真理,现在该企业60%多的茶叶都是以这种方式卖出去的。
这样的方式,为娄山春招揽了一大批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加入到该公司的茶叶推广销售队伍中来。
曾范华就是其中一位。曾范华说,“当初怀着试一试的心里,我就拿500块钱入股。开始在自己干活的工地推销。做了几年,现在大家都来我这里买茶,一年可以卖5万多元的茶叶。同时每年还能在合作社进行分红。”
目前,该公司有200多股股份,去年每股分红则高达1630元。
在当地群众眼中,罗明刚不但是一个合格的茶叶加工技师,还是一个热爱公益的好人。从每年给周边村民拜年,到捐助学生上学;从赞助凤冈农民“迎奥运纵横中国长跑”,到赞助凤冈农民“横渡琼洲海峡”,再到支持凤冈中学生千里走单骑探母;从看望慰问环卫工人、敬老院的老同志,到教师节慰问师生……几乎每一年都会主动参与几次公益性活动,用罗明刚的话说,就是“尽一份社会责任,出一分微薄之力。”
创业之路充满艰辛,也充满风险。面对未来,罗明刚还是充满自信,他说,“只要注重品质,只要诚信经营,只要敢于创新,企业就会有生命力。”(本文来源于贵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