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又称为“斗茗”“茗战”,起源于福建建安一带,兴起于唐代,到宋代时达到顶盛,是一种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的茶艺,重在观赏。是古代文人雅士中流行的一种风雅情趣。
斗茶最适合的时间在每年新茶上市的清明节期间,五六个、十几个名人雅士聚集在茶叶店铺里,街坊邻居都争相观看,斗茶者各取所藏的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
斗茶时所用的茶盏也很有讲究,宋代时盛行用黑瓷茶具,产自福建、浙江、四川,最被人推崇的是福建的建窑盏,颜色黑紫,因此又被命名为“乌泥建”。白茶黑盏,既易于观察茶色汤花,又非常美观。
斗茶决定胜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汤色,也就是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汤色纯白,表明茶叶鲜嫩,火候恰到好处,而汤色发青表示火候不足,泛灰是火候过了,泛黄表明采摘茶叶不及时。
二是汤花,指汤面泛起的泡沫,从两个方面来判断优劣,一是汤花的色泽,标准与汤色相同;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晚者为胜,早着为负。
斗茶作为一项民俗活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大变化,近些年,各产茶区召开的名茶评比大会就是斗茶发展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