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安鹿苑为恢复历史名茶,属黄茶类。始创于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产自湖北省远安县西鹿溪山一带。据史书记载,远安古属峡州,又据《远安县志》记载:“沿凤山麓三四里,日董家畈、马家畈、崔氏山庄,皆产茶”,“茶以鹿苑为最”(详见《中国名茶志湖北卷远安鹿苑》)。到啊清乾降年问被选为“贡茶”。直到建国后得到恢复与发展。自1977年以来,曾多次获奖,并被评为全国名茶之一。目前,鹿苑茶年产茶可达30吨,商品茶达25吨,其中高档茶10 吨,主销宜昌、武汉及广州等大中城市。
◇采摘要点 安远鹿苑对鲜叶要求极为讲究,现简介如下:
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15天,习惯上是上午采摘,下午摘短(将大的芽叶折短,俗称“短茶”)。
采摘标准:采一芽一二叶,不带鱼叶、老叶、茶果,达到细嫩、新鲜、匀齐、纯净。
“短茶”标准:一芽一叶,把短折下来的单片和茶梗另行炒制。经短折好的鲜叶摊放2~3小时,当天晚上即可炒制。
◇初制工艺 安远鹿苑初制工艺主要流程为杀青→炒二青→闷堆→拣剔→炒干等5道工序。
杀青:锅温达160℃左右,先高后低。每锅投鲜叶量l~1.5公斤。杀青手法,炒时快抖散水气,抖闷结合,时间6分钟左右。炒至五六成干时起锅,趁热闷堆15分钟左右,而后散开摊放。
炒二青:锅温掌握在100℃左右。炒锅要光滑。投入湿坯叶1.5公斤,适当抖炒散气,并开始整形搓条,要轻搓、少搓,以免茶汁溢出,茶条变黑。炒制时间约15分钟,茶坯达到七成干时出锅。
闷堆:安远鹿苑的品质特点形成,最重要工序是闷堆。闷堆方法是将茶坯堆积在竹盘内,拍紧压实,上盖钞布保温湿度。堆闷时间5~6小时,促使茶坯尽快变黄。
拣剔:主要对扁平、团块茶和花朵叶进行清除,其目的是保障安远鹿苑茶的净度和匀度。
炒干:锅温要稳定80℃左右,每锅投叶量为2公斤左右,炒到茶条受热变软为止,然后继续搓条整形,并应用螺旋手法,以闷炒为主,达到茶条“环子脚”的形成和色泽油润之目的。炒干时间约30分钟,直到足干,合含水分约5﹪。起锅摊凉,包装贮藏或销售。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环状(环子脚),色泽金黄(略带鱼子泡),白毫显露;内质清香持久,滋味醇厚甘凉,汤色绿黄明亮,叶底嫩黄匀整。